English

要技术还是要市场

1999-09-22 来源:光明日报 段永朝 我有话说

一段时间,信息产业界流传这样一种说法:“电脑业已经成为制造业。从1997年兴起的低价电脑、1999年兴起的免费电脑到DIY(自己动手组装电脑),以及近几年国内大量家电生产厂家大举进入电脑制造领域的现象来看,电脑的技术含量似乎降低了,制造门槛也似乎降低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这种现象事实上正反映了以电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和战略转移。这个战略转移的方向从技术上讲就是网络概念的兴起,从应用上讲就是基于信息获取、加工、传播与利用的网络应用,这原本是知识经济的特征。

因特网时代的战略转移

说“电脑业成为制造业无非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电脑市场利润变薄。有分析指出,随着硬件总体价格的不断下滑,电脑制造技术的日益标准化和部件集成度的大幅提高,造成电脑制造领域的进入门槛变低,导致利润逐年下降。其二,信息产业极端两极分化。以英特尔和微软为代表的巨无霸在信息产业占据着处理器和操作系统两个战略制高点,这是产业供应链的一极;而以处于制造水平的众多厂家为另一极,构成了当前信息产业的稳定格局。所以,“电脑成为制造业并不是说电脑技术已经简单到只要有生产流水线就可以操作的水平,而是反映了居于战略制高点的产业巨头们对“电脑制造的基本判断,表达了他们打算在低价格电脑的制造领域基本定型的前提下的战略转移,开辟高性能服务器领域和基于网络应用的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决心。

这个战略转移是围绕因特网的快速增长展开的。表现为第一,从低端走向高端(面向因特网)。所谓低端,一般指用户自己使用的计算机“这一边,也就是所谓的“客户端;所谓高端,则指对于用户而言不是直接接触的,但是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与共享资源服务的“那一边,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的大力发展基于这样一种战略判断,未来几年内,由于因特网应用的快速增长,对数据量、用户在线的时间和访问密度将急剧扩大,服务器端将成为瓶颈之一。第二,发展嵌入式产品(同样是面向因特网)。由于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基于因特网的数字产品开发的空间是很宽阔的,比如机顶盒、液晶超文本阅读器、专用电子邮件收发装置等,这些功能专一、设计独特的数字产品,将成为发挥想象力的最好领域。这个战略转移,需要基于我们信息产业目前的生存状况来认识,并创造性地作出自己的诠释,而不是跟着别人的调子谈论空泛的比如“电子商务一类。

举个例子来说,“计算的概念需要深化,因为随着文档、媒介和信息获取方式的丰富多样,计算职能已经不是狭义的科学计算或数据处理,而是广义的信息获取和利用。一切数字化的过程都可以视为计算的过程。就拿服务器的概念来说,由于服务器技术凝聚了众多的现代技术,如处理器、指令结构、高速缓存、操作系统、网络存储、体系结构、数据库/数据仓库、Web应用以及群集技术等,将使其成为下个世纪的第一场争夺战。

国内信息产业的转型

众所周知,处理器和操作系统一直是信息产业的两个制高点。传统的电脑产业之所以逐步两极分化,产生“电脑制造业的产业分工,是因为网络技术的兴起。“计算已经不是单一的任务,信息的处理、传播和利用才是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信息产业从业者的转型是必然的。但是朝什么方向转?怎么转?是依然看重市场份额的得失,还是看重技术含量的高低?这是个重要的问题。有这样一个现象:国内信息产业界对这个转型的理解,还停留在由于“制造而带来的日渐扩大的市场占有的喜悦之上,这个观念实际上相当危险。电脑市场国有品牌占有率的提高,并不意味技术拥有量的提高。从技术角度说,这只是低端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不代表技术水平,甚至制造水平的提高,因此可以说,我们只是填补了国外厂商由于战略转移所留下的空白。这种生存方式,就是国内众多厂家依然迷恋的OEM(大致相当于散件装配)生存方式。我们的信息产业,如果仅仅满足于担当“装配流水线,无疑会失去对未来的发言权。

近段时间关于英特尔处理器“奔腾Ⅲ芯片序列号问题的报道和关于微软产品“后门的报道,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必须清醒地看到,技术问题并不是在真空中存在的。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是一个只有依靠我们自己才能最终解决的问题。国内信息产业厂家这种只看重有形市场的城池得失,将会使信息产业逐渐丧失斗志与活力。因此,国内厂家需要在技术领域找到能够“提升自有产权比重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服务器和网络应用领域的开拓。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内厂家在服务器或操作系统领域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构造具有国内自主产权的产品,比如曙光系列超级计算机、红旗Linux(一种基于自由软件的国产操作系统)和天兆铁马威系列高性能网络服务器等。这种采用国际上流行的OEM生产方式,不是为别人做品牌,而是创立自己品牌的方式,将会对国内信息产业的良性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为逐步加大应用创新的比例创造条件。

技术与市场的法则

大家知道,网络时代的一个行为法则就是“占据更多的注意力。国外信息产业巨头不但希望获得巨大的市场利润,更希望锁定未来的市场空间,使国内无论是信息产业的从业者还是应用者,永远处于“受控的状态,处于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所称“经济食物链的低端。这反映了巨头们的一贯立场:在技术上锁定国内信息产业从业者的想象力;在市场上锁定信息产业应用者的注意力。

从应用的角度衡量国内在信息产业采购方面的得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内信息产业应用“大马拉小车、好马拉空车的现象司空见惯,为什么?一个因素是素质,另一个因素就是盲从、盲信。为什么会盲从?除了国内信息产业能够提供的产品选择空间太小之外,不恰当的舆论导向同样起到了负面的作用。这既是国内信息产业发展20余年的现状,也是国外厂家成功“锁定国内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结果。

中国的信息产业是很脆弱的。脆弱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没有自己的发展方向。虽然20年来在“电脑制造领域获得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但危机并未减弱,甚至可以说是加大了。做OEM,做代理,赚钱也许很舒服,起码不用操心战略方向问题,人家如何转方向,自己跟着转,跟着吆喝就可以了,但这绝非长久之计,因此,国内信息产业界应对的策略应有所变化。我们不能只做市场的“前端机,只做“量,只看什么赚钱(虽然这很重要)。在没有战略制约能力的产业中,很多钱用户花的是冤枉的。核心技术永远在别人手里,信息的本质安全无从谈起。所以,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走国产化的路子。国产化不是封闭,也不可能封闭,而是博采众家之长。服务器领域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发展了,电脑低端市场就是众多厂家帮忙“卖掉的,是以丧失技术含量换取市场占有率的例子;服务器领域、因特网领域再也不能采取如此短视的市场策略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